隆眾咨詢認為,十四五期間合成橡膠產業鏈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原料供應水平高速增長、下游消費轉型升級均給予合成橡膠產業鏈發展動能。橡膠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綱要提出了爭取“十四五”末(2025年)進入橡膠工業強國中級階段的總體目標,重點放在提高產品質量、自動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生產效率、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產業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上,加快橡膠工業強國建設步伐。
對合成橡膠行業來說,未來五年是發展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當前合成橡膠領域存在結構性過剩與短缺的問題,整體上存在產能利用率不高,同質化產品競爭的局面,因此面對“十四五”橡膠下游產品轉型升級的拐點,企業如能把握機會開發新產品,為下游產品升級提供綠色輪胎用合成橡膠、高性能密封材料用合成橡膠、超高壓線纜用合成橡膠等高品質原料,除了能提高產品附加值、規避國內市場同質化競爭,還可以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及擴大海外市場。
(一)、原料供應水平高速增長,合成橡膠成本降低
受益于煉化一體化項目快速發展,未來合成橡膠原料供應趨于充裕,合成橡膠生產企業綜合采購成本預期顯著下降,一方面隨著各區域新增產能釋放,下游可就近采購,降低運輸成本,另一方面隨著供應緊張局面顯著緩解,原料價格趨于合理,存在下降預期。而天然橡膠近年新增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供需格局穩定支撐天膠價格,整體來看“十四五”期間合成橡膠產品利潤情況將好于“十三五”期間。
表1 2021-2025年已知丁二烯擬在建項目統計
看數據,上隆眾數據
目前已知丁二烯擬在建項目產能超過150萬噸,苯乙烯擬在建項目超過1400萬噸,至2025年,行業供需平衡格局均發生顯著變化,由較高進口依存度逐步轉變為自給自足,而相對合成橡膠項目規劃受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產品同質化競爭以及高端產品技術研發實力不足等原因,多數丁二烯項目并未配套下游合成橡膠裝置(無配套或配套ABS等),因此未來丁二烯原料供應充裕,合成橡膠企業整體運行情況預期有所好轉。
(二)、從全球格局看合成橡膠業務突破方向
亞太地區是全球重要的生產及消費市場,從全球合成橡膠生產及消費分布來看,亞太地區占據全球過半的產量及消費量,其中消費量略高于產量水平。近年來全球合成橡膠核心企業通過業務重心調整,裝置改建,產品升級等應對合成橡膠同質化產品競爭帶來的銷售壓力以及盈利不足,其中歐美裝置多選擇永久性關停,中國裝置部分改造成SBS等產品繼續運行。
圖1 重點合成橡膠品種全球產量及消費量占比示意圖
看數據,上隆眾數據
由上圖可見,亞太及美洲市場均存在一定需求缺口,考慮運距、品牌推廣、綜合成本等問題,中國合成橡膠企業海外市場定位亞太地區較為合理,主要優勢包括一帶一路戰略支持、2020年起產品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3%、以及輪胎中企在亞太建廠帶來合作機會。
進一步來看,亞太地區主要出口國為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進口國為中國、泰國、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當前東南亞各國進口合成橡膠主要來源為日本、韓國及中國。中國貨源現階段海外貿易優勢不明顯,至東南亞地區套利空間較小,較日韓貨源產品品質無優勢,存在潛在增長空間。
圖2 重點合成橡膠品種亞太地區主要國家進出口情況示意圖
數據來源:各國海關數據庫,隆眾咨詢整理
(三)、從下游發展看合成橡膠發展機遇
“十四五”期間,輪胎及橡膠制品均有穩定增長預期,《指導綱要》提出, “十四五”期間,輪胎子午化率要達到96%,全鋼胎無內胎率達到70%,巨型工程胎發展迅猛,年產量達到2萬條,子午化率達100%。綠色輪胎市場化率升至70%以上。到“十四五”末期,我國橡膠密封制品市場需求將達到400億元以上,其中高端橡膠密封制品市場需求在160億元以上。運輸帶和傳送帶隨著工業發展需要通過高性能、多功能合成橡膠材料來簡化產品結構,降低成本并達到環保節能的目標;膠布和其他工業制品目標是通過推行系統控制和仿真技術加強機械流水化,并兼顧質量的穩定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對合成橡膠產品指標穩定及指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外市場方面,輪胎企業紛紛布局亞太地區,東南亞等區域需求缺口放大。據隆眾咨詢統計,2021-2023年期間,東南亞地區輪胎投產計劃涉及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合計產能超過3200萬條/年,相對2020年公布的輪胎企業退出及退出計劃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包括米其林英國、法國、德國工廠,普利司通南非、法國工廠,固特異美國工廠、德國馬牌德國工廠以及倍耐力巴西工廠,上述企業對應關停計劃于2020年6月至11月宣布,企業基于老舊設備淘汰以及項目置換角度考慮關停上述生產基地,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述企業看好中國完備的產業鏈生態環境以及良好的疫情控制能力,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綜上所述,未來五年是合成橡膠企業發展的關鍵五年,隆眾咨詢認為合成橡膠企業發展關鍵因素主要包括產品轉型升級,與下游企業抱團拓展海外市場,整合出口資源、提升海外市場話語權,響應節能環保及碳中和戰略等,整體來看合成橡膠企業在中國及亞太市場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