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0億噸的塑料制品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這個數字是觸目驚心的。”在2019年6月6日的論壇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祝興祥表示。
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人類共生產了83億至90億噸塑料,這相當于珠穆朗瑪峰的4倍體量還多。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通過問責制解決塑料問題》報告稱,除非在塑料廢棄物的管理方式上做出重大改變,否則到2030年,可能再有1.04億噸塑料進入生態系統。全球塑料體系預計將導致地球上的塑料污染量翻倍,其中受沖擊最嚴重的就是海洋。
日前,美國特拉華大學塑料創新中心(CPI)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將一次性塑料廢料(塑料袋,酸奶容器,塑料瓶和瓶蓋,包裝等)轉化為用于噴氣燃料,柴油和潤滑劑的即用型分子。與其他技術相比,它所需的能源減少了50%,并且不會向大氣中添加二氧化碳。即使將它們混合在一起,該工藝也可以處理各種塑料。
轉化過程在大約250攝氏度的低溫下僅需幾個小時即可完成。UD的項目首席研究員兼Unidel Dan Rich理查德·迪恩·里奇(Unidel Dan Rich)表示:“化學轉化是對抗塑料廢料的最通用,最可靠的方法。”
UD研究團隊使用一種稱為加氫裂化的化學過程將塑料固體分解為較小的碳分子,然后在任一端添加氫分子以穩定材料以供使用。盡管加氫裂化并不是什么新技術,但研究團隊進一步地將物質轉化為支鏈分子,使它們可以更直接地轉化為最終產品,制成高價值潤滑劑或燃料。
通過將其化學轉化為燃料來減少塑料廢物,可以在推動循環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種循環經濟中,材料在使用壽命到期時就被回收成新的東西,而不是被扔掉。回收的成分可用于再次制造相同的東西,或者在使用燃料的情況下,可回收利用成更高價值的產品。如此一來,便可以既創造經濟效益,又創造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