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了一份《00后求職報告》,其中有一項調查結果引起了社會的熱議,這就是離職原因中排名第二的“工作太簡單”,達到61.19%,。
排名第一的是“工資太低”,這個好理解,應該沒幾個人感覺自己的工資高了。
對于這個調查結果,不少評論認為這是00后作為職場新人不成熟,眼高手低,心性浮躁。
然后就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教育說,要踏實認真工作,這樣才能積累起足夠的能力和經驗。
對此,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在中國的職場上,我們的主流觀點是宣揚拼搏、奮斗、敬業。
我們強調的是堅強、毅力、忍耐。
但我們恰恰忘記了人不是機器,人會疲憊,會低落。
特別是現在的職場,由于技術進步和競爭加劇,工作節奏非常快。
996、007已經不是新聞。
在這背后的是一直沒忽視的職業倦怠,它雖然沒有過勞死對公眾的沖擊大,但它影響的范圍和造成的損害卻一點不小。
根據發表在《美國內科學年鑒》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倦怠的經濟影響也很明顯,每年造成美國約46億美元的損失。
而在2014年,上海對三甲醫院醫護人員的調查中,也發現女性醫護人員的職業倦怠率達77.0%,其中嚴重倦怠率達16.3%,而男性職業倦怠率為67%,嚴重倦怠率為11.3%。女性職業倦怠現象明顯比男性更嚴重。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工作效率降低,離職率達到10%,作為專業性較強的職業,這已經相當高了。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關注這些因為工作太簡單而離職的00后,他們是否在遭遇職業倦怠呢?
大家不要不相信,隨著工作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特別是在一線大城市,職業倦怠到來的時間越來越快。
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以下現象與職業倦怠相關:
角色沖突、工作過重、重復工作、乏味、工作不明確、缺乏晉升的機會、時間短缺。
從中可以看到,工作太簡單至少涉及重復工作和乏味。
由此可知,辭職的00后很可能已經職業倦怠了,那么他們選擇離職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對于職業倦怠,我并不支持采用離職來簡單解決。
因為,職場的事實就是新人要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而這些工作往往都是重復的、乏味的。
這個過程就像是新手村刷經驗,但想升級打怪,就要熬過這個階段,無法跳過。
比較好的消息是,職業倦怠的狀況是可以被改善的,關鍵就是積極地面對和解決。
所以除了00后新人們要關注如何識別和解決職業倦怠。
管理者也要關注職場中的職業倦怠問題,幫助包括職場新人在內的員工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不僅可以留住人,減少離職率,降低招聘成本。
也會在組織內部營造關愛、友善、更加人性化的氛圍,讓團隊更加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這對于組織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職業倦怠,關愛職場中每一位負重拼搏的人。